國家電網保障三峽水電"發得出、用得上"
一輪歷史罕見洪峰過境長江三峽樞紐,峰值流量超每秒5萬立方米,創20年歷史同期新高。4日,三峽水庫水位接近160米,三峽電站下泄和發電形勢十分嚴峻,華中全網水電消納難度遠大于7月份電網大負荷用電時期。國家電網公司全力組織消納三峽水電,保障三峽水電“發得出、用得上”。
“對比7月大負荷時期,來水的變化和用電的變化加劇了當前消納水電的壓力。目前,華中全網的水電日發電量比7月大負荷時期僅少了1億千瓦時,但日用電量卻減少了約5億千瓦時,致使水電消納、電網調峰難度加大,調度運行控制面臨較大壓力。”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專家介紹。
不久前,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利用三峽發電出力有所減小,電網潮流較輕的時機,安排了500千伏江夏變電站的投產調試。9月1日,在得知三峽水庫將于3日遭遇洪峰,而江夏變能否及時投產將直接影響三峽近區電網方式安排,并進而影響到三峽電廠的開機方式時,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加班加點工作,于4日4時許完成江夏變調試任務,為三峽水電大發創造了條件。
為確保三峽水電“用得上”,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利用葛南、龍政、宜華及林楓直流等跨區通道,將三峽電力部分轉送至華東電網,極大緩解了華中電網在發用電平衡、電網調峰和潮流控制等方面的壓力,實現了水電資源的跨區優化配置。面對用電負荷與三峽出力的逆向變化,為保證三峽電力足額消納,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協調六省(市)調,調停火電機組共計23臺,容量1041萬千瓦,其中600萬千瓦是來自華中全網用電負荷下降因素,400萬千瓦是消納水電因素。
江蘇沿海正打造千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基地。這個號稱中國未來的“海上三峽”,其起步階段并非一帆風順。記者從5日于南京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獲知,江蘇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4個項目核準進度緩慢,進行海上風電開發的企業前期投入巨額資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江蘇風電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主任施新春介紹說,江蘇風電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江蘇省規模化的風電企業有150多家。
“江蘇陸上風資源有限,目前來看已經開發飽和,江蘇主要的風資源、未來規劃都集中在海上,海上風電主要在連云港、鹽城、南通布局。”施新春表示,現在江蘇風電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海上風電已經建成13萬千瓦,這是全國海上風電建成規模最大的。
“海上三峽”建設起步并非一蹴而就。“江蘇的海上風電有4個特許權項目、7個示范項目在推進。其中,海上風電兩年前開始進行特許權招標,4個特許權項目在推進的過程中,由于涉及到海洋、海事、軍事、環保、電網各方面因素,又涉及到規劃調整問題,項目核準的進度非常緩慢。”施新春說。
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就是新近兩年成立的合資公司,專門從事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也是該領域先嘗“螃蟹”的企業。
“我們在啟東做了一個3萬兆瓦的試驗風場,還做了一個15萬兆瓦的示范性項目,試驗性項目估計今年9月就能投產了。經過2個項目的施工,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如果想在安全、造價、進度這幾個方面做的都比較理想,還是很難。”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樂平表示。
“國外的海上風電已經發展了20多年,我們才剛剛起步,在特許權招標問題上進度緩慢,同時電價偏低,所有的施工企業一次性投入很大、成本很高,這些都是起步階段遇到的難題”,張樂平說。
他表示:“陸上風電并網電價是六毛一,這樣的電價對于海上風電企業長期做下去要虧本的。現在國家補貼政策還沒出臺。”
在起步階段即遭遇種種難題,江蘇企業也在尋找對策。
“通過前期2個項目施工,我們探索出一個風機制造新技術,現在可以做到一天打一根樁,這個國外目前還做不到。從單樁來看,這使得我們整個風機基礎造價下降了20%至25%,施工進度也大大加快。”張樂平說。
他表示,龍源是風電企業的龍頭企業,現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摸索施工技術,研制施工裝備,為以后規模開發打基礎。“我們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沒干過,前期投入全是自己掏錢。”
但他同時認為海上風電前景很好:“龍源在陸上、海上都有風電項目,對比下來,海上發電量更好一些。”
施新春則認為,江蘇發展風電發展有巨大優勢。“江蘇是人口大省、資源小省,能源緊缺,風電不存在無法并網的問題。同時,江蘇有人才優勢、裝備制造優勢、風資源優勢,如果海上風電核準進度能進一步加快,海上風電生產成本能夠下降,在電價方面有個好的政策支持,海上風電發展的一些技術難題能夠得以克服,對發展海上風電來說,將營造很有利的趨勢。”
【上一個】 世界第一開關電源廠 臺達Smart400到貨 | 【下一個】 新奇設計 |
^ 國家電網保障三峽水電"發得出、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