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網難倒新能源發電 智能電網設計待細化
國內力圖早日建成完善的中國智能電網,然而目前在發電方面存在棄風問題嚴重的局面,如何建成符合中國國情的智能電網,新能源并網將如何實現?
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近年來迅猛增長,但電網“棄風”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中稱,2011年度,全國風電棄風限電總量超過了100億千瓦時,風力資源發達的西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甚至落后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大量的棄風限電嚴重影響了風電場運行。
目前全國棄風限電的比例已經接近20%,除了風電建設擴張過快的因素之外,風電天然的不穩定性也讓電網難以消化。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強:因為風力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忽而大忽而小。那么這樣風電輸出去的功率就忽大忽小。風電如果超過了整個系統裝機容量的10%到15%的話,這個電力系統就沒有能力接受隨機波動的風電。所以就必須讓一部分風機停在那兒,不讓它轉動。因此風電的利用率和利用小時數就很低。
發電功率不穩定導致并網困難,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都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在專家和分析師們看來,眼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很明白:要有更好的電力儲存能力。
德勤中國全國能源與資源行業領導人楊文忠:我們裝置的容量是比較大了,在風能這一塊,太陽能,都已經比較多了,現在一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利用起來,但是投資已經進入了,所以我們如果真正能有一個系統出來,把那些已經投資進入的那些錢把那些能量轉化出來的話,我想應該那個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盧強:我們現在新研制了一種,是跟華夏聯合研制的一種,叫做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站。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系統它的壽命可以跟普通發電廠的壽命相等,大約四十年,是普通蓄電池壽命的十倍以上。它用完了以后的廢品是什么呢,就是鋼鐵,它可以回爐,沒有污染,重新使用。
智能電網技術是現在能源領域的熱點,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真正應用,新能源發電的消化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不過現在智能電網在中國的實際推進還處在初期階段。
盧強:我的觀點,要建設智能電網,首先要建設智能調度自動化系統。智能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建立有三大好處。第一,能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第二,可以改善電能品質,就是頻率和電壓的品質;第三,可以降低網絡損耗,節能減排。
中國的電網規劃和建設有大規模集中的特點,而智能電網中同時還有另一項重要設計:“分布式多電源”,也就是建設本地化的小型發電設施來接入電網。這兩者之間是否會存在沖突呢?
盧強:這個不僅不沖突,而且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未來的電網一定是集中式發電,遠距離輸電和分散的維網相結合的一個系統。比如說西南的水電,大的水電幾千公里,不可能把水電廠搬家,必須要用遠距離輸電,輸到負荷中心,比如說上海、北京、廣東這些大的城市。同時,我們各地自己有很多的風電,有太陽能,還有農民的秸稈發電,這些叫分布式能源。還有小水電也很重要。都需要充分地利用。所以必然會形成集中遠距離輸電和分散發電系統相結合的一個智能系統。
要想解決棄風限電問題,不能靠一日之功,對電網這種經濟命脈的技術改造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對企業來說,這其中的商機自然也會不斷涌現。
【上一個】 電力需求降 防高耗能產業擴張 | 【下一個】 階梯電價“探路”仍需繼續 |
^ 并網難倒新能源發電 智能電網設計待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