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業轉型遇困局 擁抱“互聯網+”是出路?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其中備受矚目的焦點議題便是“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正值中國經濟轉型的節點時期,此次規劃將關系到未來經濟結構改革的具體藍圖,因而引來各行業的猜想和關注。而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第一個五年,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被看做是“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內容。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階段布局,“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這是因為我國傳統制造業正面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行業沖擊等一系列問題,而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需要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照明行業轉型困局
那么,在傳統企業謀求轉型過程中,有哪些實際的探索和出路呢?是選擇精細加工還是打通全產業鏈,是跨業發展還是繼續拓寬市場?這里說說兩個來自照明這一典型制造業的例子,不同的兩種發展路徑或許值得借鑒。
近年來,從各國紛紛出臺的白熾燈退出計劃帶來的LED替換潮,照明行業正在經歷著新光源革命,而今,逐漸普及的LED產品隨著加入照明行業的企業增多而不斷打響價格戰,同時,傳統企業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LED照明產業已是“藍海”變“紅海”,企業生存狀況堪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LED照明行業累計虧損企業579家,虧損面為22.18%,高于全國輕工行業虧損面8.6個百分點。根據市調機構LEDinside統計,今年LED平均單價下滑30%—40%,產業的產值僅成長2%,達145.2億美元。
國家半導體照明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耿博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環境下,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放緩,對屬于建材電工品類的照明行業來說,存在市場需求萎縮的問題。而LED下游應用市場處在產品同質化帶來的過度競爭局面,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碎片化,市場有待規范,處于行業洗牌階段。當傳統照明產品替換成LED這種壽命較長的照明產品后固定的市場份額替換完成,未來的市場空間在哪里,是行業的顧慮所在。
全產業鏈整合擁抱“互聯網+”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研究員葛婕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經濟下行,LED行業也遭到很大沖擊,表現在企業利潤較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隨著智能照明發展,很多其他行業企業進入LED行業,造成產能過剩,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惡化。另外,產品價格下降,利潤空間壓縮。
對于照明企業如何轉型升級,耿博認為,一方面應該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在企業的生產、管理、工藝等方面都要尋求轉型,培育新的市場機會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從傳統制造到智慧制造,如何從整個替換性市場到智慧型照明市場。可以結合智慧城市或者把信息化“互聯網+”的概念結合起來,這是行業轉型的大趨勢。
中國燈飾照明共享聯盟會長、重慶禾盛聯合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順波就是按照這一政策思路來謀求轉型升級的,他選擇在渝新歐鐵路的起點打造“中歐智慧光都”,將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整合,未來將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使中國制造走出去。汪順波認為我國在半導體照明行業和世界各國走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中國的生產能力強加上產品質量的提高可以將產品遠銷海外,雖然芯片封裝和外延片的生產存在惡性競爭,但是發光領域的應用空間無限,可以從智慧照明到智慧社區再到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燈飾和照明,還包括光電顯示等多種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應用。
葛婕建議,LED企業的轉型升級,一是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二是應該挖掘細分領域市場,走差異化路線,三是企業聯合創新,研發共性技術。
細分市場產業共生
耿博表示,行業轉型需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輪創新驅動。這一輪的產業轉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功率和成本上的硬障礙,只有突破這個瓶頸,才能形成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未來做細分市場也是照明企業的一種選擇,這里充滿想象空間和市場機遇,比如探索紅外領域、拓寬深紫外LED市場等,從光電的應用角度同農業、生物領域、健康醫療等結合起來。
而資本市場的LED產業并購整合案,或許更多地說明了行業走向。據相關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今,LED產業共發生了近30起并購整合案例,整體并購金額已超過280億元,并且涵蓋LED產業鏈各環節。
最近,國內知名的LED芯片及外延片生產商圓融科技并購國內惟一一家生產深紫外LED的杰生電氣(此前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為其最大股東),此舉引起了資本市場和照明領域的廣泛關注,在LED藍綠光市場呈現“紅海”的局面下,深紫外LED領域儼然是開啟了一片大健康產業的新“藍海”。
“深紫外光是指波長100納米到280納米之間的光波,具有卓越的殺菌功能,同時在照明、醫療、高密度信息儲存和保密通訊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價值。”杰生電氣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國華介紹說,深紫外LED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飲用水、空氣、飲料、藥品包裝、家用冰箱等的消毒,還能進行手術器械消毒、光化學催化、油墨固化等。
圓融科技董事長梁旭東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公司擬在深圳設立“圓融健康”大平臺,深耕深紫外LED市場。杰生電氣將深紫外技術實現在國內自主研發創新,并確立在國際的領先地位,面對深紫外無限寬廣且相對空白的大健康市場,圓融科技準備助其完成市場化的變革與跨越,打造世界級的深紫外芯片生產基地,實現中國創造。
“目前,國內多家知名LED芯片生產廠商仍處于深紫外芯片探索階段,而實際產品落地達到量產規模的寥寥無幾。圓融科技借助此次收購,大舉進軍醫療大健康領域,先發優勢明顯。”耿博認為。
耿博表示,過去幾年,行業正在加速資本的整合和并購,說明行業正在加速融合,未來可能不止是拼品牌、拼技術和拼渠道,更要拼資本實力,這也是行業競爭的資源。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階段布局,“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這是因為我國傳統制造業正面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行業沖擊等一系列問題,而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需要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照明行業轉型困局
那么,在傳統企業謀求轉型過程中,有哪些實際的探索和出路呢?是選擇精細加工還是打通全產業鏈,是跨業發展還是繼續拓寬市場?這里說說兩個來自照明這一典型制造業的例子,不同的兩種發展路徑或許值得借鑒。
近年來,從各國紛紛出臺的白熾燈退出計劃帶來的LED替換潮,照明行業正在經歷著新光源革命,而今,逐漸普及的LED產品隨著加入照明行業的企業增多而不斷打響價格戰,同時,傳統企業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LED照明產業已是“藍海”變“紅海”,企業生存狀況堪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LED照明行業累計虧損企業579家,虧損面為22.18%,高于全國輕工行業虧損面8.6個百分點。根據市調機構LEDinside統計,今年LED平均單價下滑30%—40%,產業的產值僅成長2%,達145.2億美元。
國家半導體照明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耿博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環境下,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放緩,對屬于建材電工品類的照明行業來說,存在市場需求萎縮的問題。而LED下游應用市場處在產品同質化帶來的過度競爭局面,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碎片化,市場有待規范,處于行業洗牌階段。當傳統照明產品替換成LED這種壽命較長的照明產品后固定的市場份額替換完成,未來的市場空間在哪里,是行業的顧慮所在。
全產業鏈整合擁抱“互聯網+”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研究員葛婕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經濟下行,LED行業也遭到很大沖擊,表現在企業利潤較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隨著智能照明發展,很多其他行業企業進入LED行業,造成產能過剩,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惡化。另外,產品價格下降,利潤空間壓縮。
對于照明企業如何轉型升級,耿博認為,一方面應該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在企業的生產、管理、工藝等方面都要尋求轉型,培育新的市場機會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從傳統制造到智慧制造,如何從整個替換性市場到智慧型照明市場。可以結合智慧城市或者把信息化“互聯網+”的概念結合起來,這是行業轉型的大趨勢。
中國燈飾照明共享聯盟會長、重慶禾盛聯合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順波就是按照這一政策思路來謀求轉型升級的,他選擇在渝新歐鐵路的起點打造“中歐智慧光都”,將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整合,未來將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使中國制造走出去。汪順波認為我國在半導體照明行業和世界各國走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中國的生產能力強加上產品質量的提高可以將產品遠銷海外,雖然芯片封裝和外延片的生產存在惡性競爭,但是發光領域的應用空間無限,可以從智慧照明到智慧社區再到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燈飾和照明,還包括光電顯示等多種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應用。
葛婕建議,LED企業的轉型升級,一是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二是應該挖掘細分領域市場,走差異化路線,三是企業聯合創新,研發共性技術。
細分市場產業共生
耿博表示,行業轉型需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輪創新驅動。這一輪的產業轉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功率和成本上的硬障礙,只有突破這個瓶頸,才能形成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未來做細分市場也是照明企業的一種選擇,這里充滿想象空間和市場機遇,比如探索紅外領域、拓寬深紫外LED市場等,從光電的應用角度同農業、生物領域、健康醫療等結合起來。
而資本市場的LED產業并購整合案,或許更多地說明了行業走向。據相關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今,LED產業共發生了近30起并購整合案例,整體并購金額已超過280億元,并且涵蓋LED產業鏈各環節。
最近,國內知名的LED芯片及外延片生產商圓融科技并購國內惟一一家生產深紫外LED的杰生電氣(此前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為其最大股東),此舉引起了資本市場和照明領域的廣泛關注,在LED藍綠光市場呈現“紅海”的局面下,深紫外LED領域儼然是開啟了一片大健康產業的新“藍海”。
“深紫外光是指波長100納米到280納米之間的光波,具有卓越的殺菌功能,同時在照明、醫療、高密度信息儲存和保密通訊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價值。”杰生電氣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國華介紹說,深紫外LED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飲用水、空氣、飲料、藥品包裝、家用冰箱等的消毒,還能進行手術器械消毒、光化學催化、油墨固化等。
圓融科技董事長梁旭東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公司擬在深圳設立“圓融健康”大平臺,深耕深紫外LED市場。杰生電氣將深紫外技術實現在國內自主研發創新,并確立在國際的領先地位,面對深紫外無限寬廣且相對空白的大健康市場,圓融科技準備助其完成市場化的變革與跨越,打造世界級的深紫外芯片生產基地,實現中國創造。
“目前,國內多家知名LED芯片生產廠商仍處于深紫外芯片探索階段,而實際產品落地達到量產規模的寥寥無幾。圓融科技借助此次收購,大舉進軍醫療大健康領域,先發優勢明顯。”耿博認為。
耿博表示,過去幾年,行業正在加速資本的整合和并購,說明行業正在加速融合,未來可能不止是拼品牌、拼技術和拼渠道,更要拼資本實力,這也是行業競爭的資源。
【上一個】 高精度連續可調高壓開關電源的設計 | 【下一個】 大功率直流電源蓄電池鏈接時的技巧方法 |
^ LED企業轉型遇困局 擁抱“互聯網+”是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