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網自動化建設成電網投資重點
2011年7月6日,天津建成配電網自動化試點工程。自去年以來,配網自動化建設進入高峰期,整個市場容量在10-20億左右。目前國家電網已經完成了北京、銀川等4個城市的配電自動化建設,預計未來將重點建設11類智能電網試點工程。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具備故障快速定位、快速隔離功能,10千伏配電網故障停電時間由小時級減少到分鐘級,能大幅度提高試點區域內的供電可靠性,改善電能質量,可使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水平進入國內先進行列,加之可靠性效益評估獲得進展,為我國智能電網建設升級2.0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將建設11類智能電網試點工程
根據國家電網規劃,到2015 年,滿足6000 萬千瓦風電和500 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需要;建成覆蓋全網的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新建超過5100 座智能變電站,改造1000 座變電站,到2015 年110(66)千伏及以上智能變電站占比30%;建成1195 座充換電站和40 萬個充電樁(口),直供直管區域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覆蓋率100%。
今年3月,國家電網對外表示,2011年將推廣建設11類智能電網試點工程:建成智能變電站67座;在19個城市核心區建成配電自動化系統;推廣應用5000萬只智能電表;新建173座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9211個充電樁;完成25個智能小區/樓宇建設;推廣建設6.2萬戶電力光纖到戶;完成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接納風電容量2000萬千瓦;制定智能電網標準88項。
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電網投資集中重點項目,實現電力輸配和使用的智能化和有效性,配合新能源建設和長距離輸送。而配電自動化將是重中之重,未來十年智能電網都將是電力設備行業的主要推動因素。
“十二五”智能電網建設升級 2.0 版
總體來說,智能電網建設仍處示范階段,預計2012 年將進入全面建設期。目前西北電網已初步形成750/330 千伏主網架, 其他區域形成550/220 千伏主網架;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擴建、直流審批略超預期,跨區跨省電網項目進展順利,堅強網架結構得到進一步加強。
根據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到2015 年初步形成堅強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雙向互動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安全運行水平和用戶多樣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供電可靠性和資產利用率明顯提高,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電網智能化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2861億元用于電網智能化建設,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個環節以及通信信息系統的建設。相比“十一五”示范階段的年均投資,進入全面建設后同比增長294%。預計,“十二五”期間,包括自動化和繼保系統在內的二次設備總需求的年復合增長率或將超過15%。
配網自動化是“十二五”電網投資重點
目前,配網自動化在我國處在起步階段,國內城市配網饋線自動化率不足10%,目前國外配網自動化的比例達到60%-70%,國內仍剛剛開始試點,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經過兩網公司“十一五”期間的大規模投資,我國主干網設施已基本完善,但配網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配網設施相對老舊、高耗能配電設備占比高、配網自動化水平低,農村電網薄弱等方面。
據悉,截止2008 年底,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僅有13 個網省公司的部分地市局部范圍實現了配網自動化;極低的配網自動化水平無法滿足惡劣的運行環境對配電網安全性的要求,而智能電網的建設也迫切需要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預計配網自動化產品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0-30%。
專家介紹,配電設備發展的趨勢將是由分立到集成,將變壓器、開關以及自動化和保護控制裝臵等配電設施的兩種或多種集成到一個箱體中。隨著技術進步,箱式配電設備集成度更高、設計更加緊湊,因具備總投資少、節約土地資源、安裝和維護方便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在城鄉電網、工礦企業及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配電自動化可靠性效益評估研究獲突破
配電自動化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長期以來,僅僅是憑工程經驗進行配電自動化改造,而沒有一套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今年5月,電科院“配電自動化的可靠性效益評估”科技項目取得重要突破,成功開發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模型,為配電網可靠性評估分析平臺的搭建和后續評估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該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在于成功開發了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模型包含配電主站、配電終端和通信系統的分布式模型。下一步電科院將與重慶大學聯合將此創新模型集成到傳統的評估模型上,以夠搭建先進的配電網可靠性評估分析平臺,從而開展評估工作。
【上一個】 智能電網是電力工業發展方向 | 【下一個】 傳統變電站向無人值守智能變電站發展 |
^ 配網自動化建設成電網投資重點 |